浙东匹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小说吧xiaoshuoba88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  “噫——吁——真特么高!”

  刘备一行好不容易爬到句章灯塔的中段,他本人就已经气喘吁吁,左右都有人搀扶也依然累得够呛。

凭窗外望,忍不住就骂咧咧吐槽了一句。

  后面的李素,其实情况也没好多少,全靠他比刘备年轻十二岁,还养生,经常有氧运动,走走停停才没显得喘。

  听了皇帝的骂语,李素也是惊呆了:陛下这是当初年轻时待在益州那些年,学了几句蜀人的土话语气词,情急之下又蹦出来了?

  原来李白的“噫吁嚱,危乎高哉”

就是这个意思。

  不过,毕竟奇观是李素规划造的,他请客皇帝参观,总要尽地主之谊,当下周全地建议:   “陛下要不在这层歇歇,先远眺一下海景,歇个一炷香再爬,反正已经爬了一半多了。

或者,让侍卫们准备肩舆吧。”

  刘备坐定喘息了几口,喝了一点用藤袋瓷壶装的、还没凉透的温茶,摆摆手:“不必麻烦了,一开始就是朕自己兴致高涨,坚持走上来的,那就继续走吧——   不过,这塔到底多高?

到了里面真走起来,感觉比外面看着的还累人。”

  李素拱拱手:“此塔设计时是按七十丈做的。

不过,后来为了这层钟楼,要多留出一些余量,实际造好有七十二丈整。

  这个高度是有讲究的,为的是海船驶出吴县华亭镇或者海盐县的长江出海口后、一旦江口海岸从瞭望手西边视野中消失。

瞭望手立刻转向东南面看,就可以看到这座灯塔的夜晚微光闪烁,从而确定方向。”

  七十二丈,就是折合现代170米左右了,比一开始的设计预期又多出来五米。

  刘备听了之后,也是振奋跃跃欲试:“那从这儿、登到最顶眺望,能看见长江口的陆地么?

还有,贤弟说这层便是钟楼层?

那大钟在何处?

为何要为了这钟额外加高两丈塔身呢?

可是钟太大了放不下?”

  李素笑笑:“要看到长江口陆地,还是有些难的,因为海船的瞭望视野是接力的,还要算上两倍的船桅杆高度。

  大钟就在我们头顶上,过了这层天花板就能看见,不过咱现在站的位置,也算钟楼层了,在这里天花板上有开孔,可以在下面用踏车配合连杆、远程搅动钟内的击铁,敲响此钟。

  多出来的那两丈,就是为了咱现在站的这个各层。

敲响之后,即使不经过雾钟定向聚拢声音,也能声闻十里。

若是用上聚拢收束声线的雾钟,朝西北方向可以声闻三四十里。”

  刘备听了之后,也不困了,腿也不酸了,连忙表示可以再往上爬一点,不在这一层休息了:“贤弟早说啊!

朕还在这层瞎歇着,也没眼福可饱,快,再爬一层!”

  说着,刘备雷厉风行都没让侍卫搀扶,自己就又爬上去一层。

  他们如今的位置,离地面大约五十丈,大钟这种东西过於沉重,加上声音不像光线是直线传播的,也没必要装在最高处。

  当初经过诸葛亮的精密计算,发现这个“阻尼器”

放在总高的三分之二处时,对于防风减震的效果是最好的,这才折中放在离地这么高的位置。

  年初的时候,这个大钟才吊运上来,过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,分了三轮抬升。

  第一轮是拉到十五丈高的大理石/花岗岩砌边的实心基台上。

第二轮、第三轮再平移到塔楼外筒和内筒提升。

  每次都要用到八个角落的巨轮踏车同时抬升,考虑到钟身重超过两百吨,每个踏车承受的拉力接近了三十吨。

踏车再多也不行,因为受力分析连诸葛亮都算不过来、无法保证操作过程中能平衡。

  要承受三十吨的拉力,踏车上的绞索用再粗的麻绳也没用,最后只能是用锻造好的钢索绞在一起、不过再掺入一些其他延展性好的材料。

而踏车的绞轮和滑轮也都放弃了木质结构,全部用的钢铁。

  这些技术也不算什么很先进,就是费时费力费材料,成本昂贵效率低下。

欧洲人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,都是用这些造大型城堡和教堂的。

  俄国人在彼得大帝时期,也造过差不多大的钟,当时也考虑过成熟的起重方案。

  一切的努力,才有了刘备此刻瞠目结舌看着的这座巨钟兼“灯塔防抖阻尼器”。

  饶是当了多年皇帝,刘备伸手触摸这座巨钟时,手臂依然有些缠斗。

触手冰凉,上面还有铸出铭文,着实不简单。

  铭文的内容,无非就是从《殿兴有福论》里面撷取一些,重新整理后润色对仗,大意就是论证为什么汉有天下、始终是得天命眷顾,有终战之德。

字都很大,可以少铭一些篇幅。

  “这钟有多重?

能敲一下试试么?”

摸完之后,刘备若有所思地问。

  “用铜一百万汉斤,铸完之后成品多重,没法再称了,就当一百万吧。”

李素解说道,随后话锋一转,委婉劝道,   “陛下要观钟,在此观瞻即可,要听鸣钟,那就还请登顶、或者回到刚才那层——这层是放钟的,下面那层才是鸣钟士卒操作的。”

  刘备愕然:“这钟大到放钟和鸣钟还要分两层?

这是为何?”

  李素指着钟内的击铁:“此钟如此巨大,鸣响的击铁也重逾千钧,嗡鸣回声极为巨大。

鸣钟时,必须将四面落地长窗全部卸掉,疏通风势,扩散回音。

  高处风太大,人留在此处会有危险。

另一方面,钟声也太过洪亮巨大,之前在地面试的时候,震伤了几个鸣钟手,脏腑七窍流血。

  所以才特地设计加高了两丈塔身、加了一层给敲钟的人藏身,楼下那层隔音效果比较好,躲在那里用传动机关敲才不会被钟声震伤。”

  刘备听了,立刻从谏如流:“那还是算了,朕还是先登上塔顶吧,还有二十丈是吧?

隔了二十丈远后,关上门窗,应该就安全了吧。”

  既然要躲,就索性一步到位躲远一点。

等刘备登顶了,再吩咐下面的人敲便是。

  一行人又攀登了十几分钟,总算来到顶楼。

  顶上倒数第二层是灯室,有个巨大的篝火堆或者狼烟堆,旁边还有巨大的金属镜子,组成凹面阵以聚焦反射火光。

  灯室再上去,还有一层瞭望层,那才是最顶,显然是供达官显贵观景的。

可见这灯塔设计的时候,也是考虑到游览的需求的。

  只不过绝大多数人上不来,这不是钱的问题,只跟社会地位有关。

以后说不定至少要官居郡守的人,或者是有列侯爵位的,才能上来看一眼,引为殊荣。

  高处的狂风,吹得刘备都有些睁不开眼,须发戟张,却还是忍不住强撑着睁眼贪看景致。

  “好,好,好,丞相这灯塔造得好。

利国利民,东海百舸争流、千帆竞渡、尽收眼底。

看着这些海船,俱往此辐集辐散,可谓天下海途枢纽矣。”

  刘备没什么文化,说不出什么大词,只是简单粗暴反复强调喊了一会儿好,旁边随行的文武当然也跟着附和。

  刘备意犹未尽,拉着李素表态:“丞相也是第一次登塔吧?

今晚可以在塔上下榻歇息么?

好不容易上来一次,总要作诗留念,不枉此行。”

  刘备不是喜欢诗词,他的心态就像是想“发个朋友圈证明自己到此一游了”。

  这个时代没有照片可以拍,不写诗没法证明自己的优越啊。

  李素倒是很清楚刘备的心态,揣摩着说:“陛下,要不臣找人给陛下画像一幅,以志此盛况吧?

  臣近年来也撷取罗马人的不少画技长处,而且跟阿亮琢磨了一个用平面玻璃隔着看人、在玻璃上先铺上半透的薄纱勾勒图形,远比原先的图画比例精确一些。

还用了不会渗散的黏性颜料。”

  李素提到的,显然是中世纪才出现的油画了,或者说蛋彩画(油画出现之前,有些跟油画技法差不多、但调颜料的材质是蛋清,就叫蛋彩画),总之就是利用了颜料不是水性的,不会渗漏扩散的特性,好好整以暇慢慢地画。

  颜料和工具好搞定,但写实派画风在古代难以推广的另一个难点,主要是古人不懂透视原理,传统画无论是东西方,一开始都是散点透视的,没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聚焦。

  这一点也不光是汉人,西方世界一直到后来拜占庭人那些画,也都是没焦点的,平铺的比例,所以要求画得特别像,就有难度。

  不过这东西,随着小面积的平板玻璃出现后,其实也好解决。

因为不需要画家真懂什么高深的物理原理,只要隔着一块玻璃取景、然后把他真实看到的景物大小关系、完全沿着眼睛视线所见、瞄在玻璃后的纱布上,最后再润色成稿、誊到正规画布上。

  这东西也是刚出现不久,其中诸葛亮也贡献了不少,主要是提供了玻璃。

  李素热衷于这项技术,倒不是为了民生或者经济。

纯粹也是他觉得自己都老之将至了,想留下一点自己的形象给后人瞻仰。

  他不希望自己的样子被后世之人随便美化或者丑化,更不希望后人随便弄点泥塑木雕在那儿膜拜、然后就说这人就是李素。

  看看孔子关公诸葛亮这些人,历史上的遭遇,就不难想象,李素到了如今的地位,未来不知道要被人艺术加工多少次呢,还不如留下真容。

  所以,促成写实画风和相关技术的出现,真不是为了钱,这东西也不赚钱,只会赔钱。

也许达官显贵留下一张非常像的真容,要花费黄金数百两,但对于花得起这价的人而言,是值得的。

  刘备也是第一次听说这项还在“实验阶段”

的技术,连忙打听了几句,是不是真能画得像,又问最快何时何处能征辟到画匠。

  李素也表示最快的话,句章县城、会稽郡公的别府内就有画匠。

如果急的话,派一艘快船上岸接人,明天就能到。

  刘备不由好气又好笑:“在家做的好大事!

培养出能画得像的匠人,也不跟朕说知!”

  李素尴尬分说:“这不还在摸索,那些画匠画技还未完善,不敢献丑。”

  刘备一挥手:“传旨,立刻征辟画匠,再有,把这儿好好布置一下。

朕累了,不想明天再爬一遍,今晚便在这塔上下榻。”

  李素连忙提醒:“陛下,高处风大,就算这观景台可以关窗,还是得让人填缝防风。

还有,要把龙榻搬上来怕是不易,只能多堆被褥打地铺了。”

  刘备无所谓地说:“都百丈之高了,一点不接地气,还要什么床榻?

被褥铺厚够了!

就这么办!

还有,画像归画像,作诗还是不能免的!

差点儿让你躲过了!”

  刘备想的是:万一画匠画的不够好看,不够英明神武帅气,那还是要靠李素写诗留念,让后人牢牢记住他刘备是第一个登塔的皇帝,遍览天下奇观。

  然后,刘备还吩咐那几个随驾出巡的皇子,全部下塔到句章港内找行宫下榻,明天再爬一次塔上来请安。

只留了几个最亲信的近臣,可以住在稍微下面几层,免去再次登塔的辛苦。

  反正随行的皇子,年纪最大的也是196年生人,才22岁,年轻力壮就该好好锻炼锻炼身体,顺便考察一下他们的体质。

  刘备安排得明明白白,李素也躲不过,只好搜肠刮肚找了点以赞美高峻雄伟为主的五言诗,来当一把文抄公。

  刚好登塔参观花了大半天时间,此刻都已近黄昏,李素先后找了两首,凑凑数把地名改一下,对应日夜之景。

  “句章夫如何?

吴越青未了。

匠心夺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
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
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

  “危塔高百丈,手可摘星辰。

不敢高声语,恐惊天上人。”

  李素本来想找点儿更有哲理寓意的,但实在是找不到,“更上一层楼”

那些他原先好像用过了,也不应景,只能是这么凑数。

  无奈刘备的审美也是个奇葩薛蟠体,他也不追求什么哲理寓意,他就听个响,气势磅礴就好。

  李素一味堆砌大词,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。

  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

好,这吴越沿海,还真没什么高山,一眼望去,诸岛皆如芥子。”

  刘备凭栏俯瞰,连连叫好。

  看完了远处的景致,他又出于好奇,克服恐高,双臂死死抓住窗框,把上身微微往外探出,俯视塔基正下方,想感受一下具体真切的高度。

  这种抑制不住的冲动,后世很多人登上摩天楼也会有的,很刺激。

  刘备稍稍觉得有些晕眩,立刻又收回身,问道:“下面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在那儿列队,似是膜拜舞蹈?

不像是随驾侍卫吧?”

  因为都隔了快两百米了,确实不太看得清。

  李素闻言也凑到边缘小心翼翼看了一眼,又回忆了一会儿,还问了随行陪同视察的本地官员,才得出了回话:   “陛下,这些人是之前臣建议从扶桑内迁的贵戚、来此瞻仰中原天朝上国文物风流。

扶桑土人在东海立国时,本有拜日的鬼神习俗。

或许是见到了中原宏大气象、如此奇观,故而心悦诚服,顶礼膜拜。”

  原来,此刻在下面膜拜的,只是一群贵族巫女,都是李素为了确保汉化统治,逐步掺沙子让这些家伙来大汉“留学”。

  其中就有十一年前、公孙康刚刚覆灭时、被杀死的卑弥呼遗女台与,还有统治奈良地区的母系国家国主的女儿、历史上后来的神功皇后。

  十一年前,这些巫女都还是小姑娘,现在已经被彻底洗脑汉化,让她们接受熏陶,接受大汉的父系社会统治习俗。

  她们在扶桑的时候就喜欢拜太阳,李素在东海荒岛之上、拔地而起建了七十丈高的灯塔,而且顶部烈焰熊熊、还有金属大镜子反光。

这些没文化的巫女,就把这当成太阳的图腾膜拜了。

  那种对着太阳疯狂跳舞的仪式,据说就是天照发生日食时,把天照重新勾引出来的“天钿女命”

之舞。

  这些蛮夷,显然已经跟印第安人初次见到“白神”

时一样,陷入混乱崇拜了,他们自己原先的原始信仰无法支撑新的见识,正在剧烈崩塌重构。

0
历史推荐阅读 More+
秦人的悠闲生活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秦人的悠闲生活

张九文
秦国刚结束了吞并六国的最后一仗,始皇帝嬴政开始了他的伟业。秦人从连年的战乱中得到了些许休憩,但放眼望去,天下人都要反秦。一个穿越两千年而来的灵魂,成了公子扶苏,他想让大秦走出另外一片新的天地。或许多年之后,当年迈的扶苏重登泰山,又会想起那一句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。这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时代,在这里有勇武的秦人,壮丽的长城,有擅长咆哮的各路人杰,还有在地狱狂笑的商鞅。
长乐歌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长乐歌

三戒大师
暂无
大明第一贪官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大明第一贪官

渝江河
叶青穿越大明洪武,成为边城县官,只要被老朱下旨处死,就可以回到现代走上人生巅峰。知县叶青:“臣聚财百万,修建超规格豪宅,以官身从商!”知府叶青:“臣私造甲胄十万,大炮一万!”布政使叶青:“臣打造私人海军,已坐拥百艘铁甲巨舰,随时可以炮轰应天!”看着又一道升官圣旨,叶青人麻了:“朱重八,我都这样了你还不杀?”......
这太子,不做也罢!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这太子,不做也罢!

曾许人间第一流
《这太子,不做也罢!》太极殿上,李承乾怒声道:“这太子,不做也罢!”说完,率二十余骑,一路西行而去。从此贞观再无太子!数年后,当有人上奏再立太子之时。当年被李承乾怒斥的文武百官纷纷站了出来,斥责道:“我朝太子正在西域为我大唐开创万世之基!何须再立太子?”彼时,李承乾战慕容,败阿史那,意气风发!江河所至,日月所照,何人敢迎我华夏战旗!
带着仓库到大明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带着仓库到大明

迪巴拉爵士
暂无
归义非唐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归义非唐

北城二千
大中四年,牛李党争彻底落幕,大中之治势头凶猛。河陇之地,异族争雄,成王败寇。齐鲁的王仙芝还在倒卖私盐,黄巢还在证明考进长安轻而易举。这一年,在那众人所遗忘的西陲之地,一支兵马抓住机会,异军突起。脱胡服,换汉冠,沙洲军民高呼大唐万岁。有人意气风发,挥师向东,眼底充斥希望。也有人心知未来,谋求自立自强。刘继隆:“非我不忠,乃唐不义”
我在唐朝当神仙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我在唐朝当神仙

青木有信
“弟子李白,愿随仙人学仙问道,真心不悔!”“丹丘生,孟夫子,我求得真仙了!”江涉穿越到大唐盛世,遇见了大名鼎鼎的诗人,念佛的世家子,野心勃勃的权臣。还看到画圣、宦官、贵妃、皇帝。站在云巅,旁观他们的历史。红尘游仙,涉世一遗人。……“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。”“仙人抚我顶,结发受长生。”——摘自《全唐诗选》
一品江山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一品江山

三戒大师
庆历五年春,范文正新政改革失败,富弼也跟着被下放,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,欧阳修喝得烂醉如泥,韩相公却依然高帅富,文彦博彻底成精;狄青成了大宋吊丝偶像,拗相公和司马牛才刚刚参加工作,包青天还没资格打坐开封府,苏东坡正在换牙,仁宗皇帝努力造人中……就像上天的安排,大宋朝乃至华夏民族最杰出的一帮家伙,全都挤在这个年代粉墨登场。这是最华丽璀璨、最开明自由的年代,空气都令人迷醉。但还有一个甲子,这个迷人的时代,就要毁灭在异族的铁蹄之下……这到底是因为什么,有没有幸免的可能?一只蝴蝶,穿过千年的时空,来到了这个流光溢彩的时代,带你阅尽市井的繁华,带你‘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’,带你与最顶尖的家伙把酒言欢,带你找到所有的答案。只是不知他扇动小小翅膀,能为这个世界,带来多少改变……
公子千秋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公子千秋

府天
醒掌天下权,醉卧美人膝,五千年风华烟雨,是非成败转头空!
混在洪武当咸鱼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混在洪武当咸鱼

火红的鸡枞
《混在洪武当咸鱼》穿越到洪武末年,没出息的朱允熥表示,当个咸鱼王挺好。有兵有钱有点田,完美的咸鱼生活。只是有个糟老头子坏滴很,整天逼他学这学那,没事还总给他画饼,说等他退休了让他接班。啊呸!我社会主义的班都没接上,还能信了你的鬼?
朕就是万历帝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朕就是万历帝

破贼校尉
穿越为嘉靖皇帝的好圣孙,提前占朱翊钧的坑。徐渭、张居正、戚继光、俞大猷、海瑞、胡宗宪、谭纶、徐阶、高拱...与这些历史名人风云交际,一步步成为与历史上完全不一样的万历帝。东南倭寇,北方俺答汗,东北图们汗和建州女真,虎视眈眈。遥远的西域,汉唐的号角声还未消散。还有从欧洲扬帆,席卷而来的大航海时代。文韬武略,励志图新,看主角在人类历史千年大变局的时机,打造出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大明。
满唐红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满唐红

圣诞稻草人
我看到唐高祖李渊在太极宫内犹抱琵琶半遮面,我看到万王之王李世民在两仪殿内被骂的像个龟孙,我看到隐太子李建成为了争皇位急的跳脚,我看到平阳公主李秀宁巾帼不让须眉,我看到罗士信勇冠三军,我看到秦叔宝技压群雄,我看到尉迟恭百分百空手夺马槊……我看到了大唐所有的弄潮儿,他们也看到了我,还得听我的。您问我是谁?那您得看书,可劲儿看,看完记得收藏、投票、评论……打赏(嘿嘿嘿)。
大明:爹,论治国,你真不行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大明:爹,论治国,你真不行

纵横小秦王
穿越大明王朝,成为朱元璋嫡三子,坐镇太原的晋王朱棡。但却在洪武六年与朱元璋大吵一架后,负气离开应天府,前往封地太原就藩!自那以后起,朱棡不仅将太原治理的仅仅有条,更是为大明戍守边塞,大败王保保,将北元逼入绝境!可便是此时,一道圣旨入太原,朝中以胡惟庸为首的大臣弹劾朱棡拥兵自重,有不臣之心,朱棡无奈回京。彼时,坤宁宫。朱元璋:“老三,咱轻徭薄赋,可曾亏待百姓?”朱棡:“呵呵,天下穷苦唯有百姓,若连田亩都没有,何以轻徭薄赋,而百姓仍是水生火热!”朱元璋:“我大力惩治贪官污吏,可曾对不起大明?”朱棡:“呵呵,不改革弊端,若是一昧杀杀杀,你哪怕是将天下官员全部杀干净,又能如何?”朱元璋:“我为你们封王赐藩,就是为了让你们永享荣华富贵,可曾对不起你们?”朱棡:“呵呵,以一国之力赡养朱家亲族?可曾听闻物极必反,国亡族灭!”“逆子!”朱元璋怒喝道。“呵呵,爹,论治国,你真不行。”朱棡淡然道。是夜,朱元璋留晋王朱棡在京辅国,重议洪武诸策。
回到大明当才子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回到大明当才子

吴老狼
《回到大明当才子》总之一句话,张大少爷确实是一位非常非常难得的好人,谦谦君子,绝对算得上大明朝的道德楷模!当然了,不遭人妒是庸才,张大少爷兼张大探花再是好人,总有一批心...
阿斗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阿斗

传说中的馋虫
重生成为那个扶不起来的阿斗,逆转三国的故事。这本《阿斗》算是我新人期间的一本代表作吧,喜欢的三国类的不妨试试。新马甲号“过关斩将”,新书《全能运动员》,创意很新颖,可以说是开创了一个新的题材,故事也挺热血的,推荐大家去看看!
三国:我转投刘备,老曹你哭什么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三国:我转投刘备,老曹你哭什么

鲸二歌
秦瑱穿越三国,成了一个寒门士子。为了改变命运,四处求学,最终投入曹操麾下。凭着超越时代的见识,屡次建功。本想辅佐曹操成就霸业,没想到却因功劳太大,引起曹操忌惮。正逢宛城之战,眼见老曹要一炮害三贤,秦瑱再次劝诫,却惹得曹操怒斥。于是秦瑱果断挂印而去,你老曹不是多疑吗?那这军师不当也罢!至此,秦瑱转入刘备麾下,以一人之力,提前改变天下大局。夺淮南、战吕布、败孙策、取荆州,短短数年之间,辅佐老刘成就霸业。多年之后,曹操迟暮,病榻之前,谓众人云:“孤一生行事,但无悔过,唯秦子瑄离去,孤之过也!”
日月永在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日月永在

煌煌华夏
明初,明朝国力的巅峰。这一年,建文帝朱允炆登基,翌年,朱棣造反,史称“靖难之役”。这一年,一个穿越者来到了这个时代。穿越朱允炆,推动大明横推天下。本书群:960694319
风起南洋1784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风起南洋1784

人到中年纸老虎
《风起南洋1784》1784年的南洋,正处于风雨激荡的前夜,越南的阮福映正在千方百计寻求复国,泰国的拉玛一世刚刚篡位成功,西方殖民者就要大举到来,穿越客叶开来到了这个时代,他先从控制越南开始,一路上外拒白夷、内斗土著,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南洋帝国,但他并不满足,因为举目北望,遗民泪尽胡尘里、南望王师又一年!
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三国: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

张菇凉
穿越到汉末的林墨,为了能够举孝廉入仕,只能选择在岳父面前人前显圣。“贤婿觉得曹操会水淹徐州?”“陈登暗通曹操?贤婿可有证据!”“贤婿如何得知袁术会称帝的?”直到袁术被歼灭,曹操被打跑,林墨才诧异道:“吕布怎么变的这么厉害了,难道背后有高人?”吕布摆了摆手,不装了,我摊牌了,“对,贤婿就是吕布背后的高人啊!”
大唐孽子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大唐孽子

南山堂
「历史爽文」熬了个夜,李宽回到了大唐,成为李世民的二儿子楚王李宽。他曾是长安城四害之首,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。他是世家的眼中钉,又是勋贵的最佳合作伙伴。他是商人眼中的财神爷,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。他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剂,是科学技术的奠基者。他是番邦属国的噩梦,是大唐开疆拓土的功臣。……且看李宽在“全才系统”的助力下,带着大唐提前走上了遇神杀神,遇鬼杀鬼,殖民全球的道路……书友群:1060667508
大明小学生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大明小学生

随轻风去
读书改变阶层之前,大明的韭菜们并没有资格自称学生,那只好先当小学生了。南京城里,秦淮河畔,卑微少年站在历史的路口,贫穷人生从遇到富婆开始。
我在明朝当国公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我在明朝当国公

千斤顶
杨峰穿越了,他来到了大明,但他一点都不高兴,因为他快饿死了。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曾经立志再也不会到那个见鬼的年代了,但他很快就食言了,为了生活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两个时空里穿梭。在大明他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,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,而且他甚至还交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,当了很大的官。这就是杨峰在大明的生活。
朱门风流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朱门风流

府天
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重生在大明名门,张越却只是个不受重视的半大娃娃。靖难的动乱已经过去,郑和的舰队已经在海上航行,家族中已经有高官显贵……难道他能做的只是混吃等死?盛世朱门觅风流,富贵也需稳中求。了却家国天下事,偕妻带子泛扁舟。
北朝帝业免费在线阅读、在线听小说

北朝帝业

衣冠正伦
南北朝末期,后三国时代。贺六浑称雄河北,宇文泰作霸关西,萧菩萨修佛江东。枭雄意气振奋,百姓血泪几行!邙山烽烟再起,河桥枯骨成堆!大乱之世,分久必合。跨太行,渡长江,六合一统,再造帝业!